关注官方微博:
| 金融之星 > 产经 > 地产 > - 正文

人居升级为住有所居圆梦

2018-12-28 09:10 来源:互联网综合
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>>

原标题:人居升级 为住有所居圆梦

如果将时间倒回至改革开放初期,人们的居住状况是怎么样的?低矮的平房,逼仄的筒子楼,工厂的家属院,或许可以概括这一切。在那个年代,人们对于居住谈不上要求,或许也不太可能想象到,此后的几十年里,国内居住环境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国内房地产行业大发展的40年,随着商品住宅楼盘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升级,“家”逐步从逼仄的单间升级为宽敞的套房,家里的设施也从“三转一响”升级成智能家居。“住有所居”已不仅仅是有地方住,更是对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追求,人们的安居梦正在变得更加充实。

告别简陋迎来宽敞

80后的赵先生依稀还记得,小时候的“家”只有一间房。“一张大床、一套桌椅、几个柜子、一台电视,基本上就把屋子摆得很满了,走廊上摆满了灶具,做饭就在这里做,厕所要走到走廊的尽头。”

赵先生童年时住的正是“筒子楼”,这是七八十年代为了解决单位分房紧张的产物。筒子楼每个房间就是一户人家,房间面积十几平方米,一家几口人便住在这里。

国家统计局曾经公布这样一组数字:1978年,国内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6.7平方米,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.1平方米。在城市,多数居民居住在单位或房管部门提供的住房,拥有自己住房的比重不到10%。人口多、住房面积小成为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改革开放后,民用住宅建设投资力度有所加大,商品住宅、棚户区改造、危旧房改造等项目不断推进,到了90年代,不论是接受单位福利分房还是选择个人购房,越来越多的家庭搬进了宽敞的楼梯房,除了有厅堂有卧室外,厨房和洗手间也不再需要公用。

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之地,广州和深圳的商品住宅起步相对早一些,广州的东湖新村、五羊新城,深圳的东湖丽苑均建于80年代。而五羊新城内部规划建设的写字楼和商业设施,更是成为此后社区商业的先驱之作,住房商品化自此有了最初的形态。

向住得更好迈进

随着市场经济的人发展,国内福利分房制度逐步走向终结。1998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,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》,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,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、住房供给商品化、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。自此,商品住房时代真正到来。

尽管90年代不少家庭都已搬入独立的套间居住,但那时的楼梯房以房改房为主,存在不少缺陷,如设计水平较低、功能不甚合理、房屋面积偏小、建筑质量较差等。居住条件仍然存在进一步上升的空间。

同一时期的广州,商品住宅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包括荔湾的珠岛花园、海珠的金碧花园、天河的骏景花园、番禺的祈福新邨、广州碧桂园、广州奥林匹克花园等在内,一批优质大盘不断涌现,凭借着粤派房企的营销实力,开盘后均取得良好的销售表现。

到了2005年初,广州发文宣布63万套房改房可以无条件转让。房改房开闸上市,广州居民也掀起了“换房”的浪潮。这一时期,以小换大、以旧换新、以次换好的居住诉求成为“换房”的主基调。

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,在21世纪的前10年,不少家庭不再满足于独门独户的单元房,而是进一步追求更加宽敞、高端的居住空间。也正是在这个阶段,房企在广州开发的住宅面积变得越来越大,精装修逐步成为“标配”,房屋功能设计也变得更为讲究,社区配套也不断完善。这也充分满足了为改善居住条件而产生换房需求的人群。到了2010年,大户型、市区核心地段、高性价比为特征的住宅产品进一步受到市场的青睐。

居住细节愈发重要

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1980年时,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6.43平方米,到了2000年,这一数字变为24.6平方米。截至2017年,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至33.09平方米。

在40年的居住升级过程中,人们对居住的需求早已不再是简单的“凑合过”,除户型、面积,居住的种种细节也成为人们选房的依据。时至今日,装修标准、地段环境、交通通达、教育配套等,都成为择址而居的重要参考项。

在装修方面,精装房早已取代毛坯房成为一手楼盘的主流。随着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,智能家居也逐渐成为标配。例如在今年8月,位于广州的金地壹阅府开放高层洋房样板房,装修标准采用全屋石材、高级厨房电器和卫浴设备,并搭配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,此外还联手华为HiLink、智慧享联科技,共同打造物联网智慧社区。

在地段环境方面,闹市区不再是最佳选项,在开发商愈加重视商业配套的今天,即便是远郊住宅项目,所在区域也会涌现一批商业街和商业综合体,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。

在交通通达方面,由于日常通勤上下班和出行需求,那些地铁站辐射范围内的“地铁盘”往往更受青睐。在广州,地铁盘的优势直接体现在房价上。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、21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、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迎来通车,广州地铁线网里程将达到478公里,沿线更多楼盘将受惠于此。

在教育方面,中心城区的学区房固然收到购房者的追捧,但在一些新开发楼盘,配建中小学,引入优质办学资源成为普遍现象,例如西关海的西关广雅实验学校,新世界凯粤湾的西关培正小学,珠光御景山水城的广外从化实验小学等。

居住需求推动社区商业崛起

从前,家门口有个小士多店,离家不远有个菜市场和超市,基本就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,但随着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的改变,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,简单的商店菜场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。便利、快捷解决“家门口一公里”的社区商业应运而生,并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。现在,各地新建商品住宅项目配建社区商业设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部分楼盘甚至结合区域特点和楼盘规模,在社区范围内着力打造商业综合体、商业街等。

匹配消费诉求

戴德梁行广州商业地产部援引数据指出,2017年房地产开发商住宅施工面积为53.6亿平方米,按照住宅商业配套的最低比例10%计算,社区商业施工量约为5.36亿平方米。报告预计到2020年,国内社区服务市场规模或将达13.5万亿元,而预计到2030年,国内将形成约2万个新社区商业。

事实上,作为城市商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社区商业在发达国家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高达60%,而在国内一线城市中的比例仅为30%左右,市场潜力不可估量。万科、保利、绿地及龙湖等多个房企,已将目光瞄准了这个新战场,积极搭建社区商业产品线。

社区商业虽蕴藏巨大潜力,但目前国内多数社区商业是以底商或沿街街铺的形式存在。

必达财经

热点推荐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。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金融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