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官方微博:
| 金融之星 > 滚动 > - 正文

李书福:浙商闯荡成汽车大亨

2019-07-09 07:00 来源:互联网综合
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>>

李书福,男,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。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,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,经济师职称,浙江省劳动模范,全国政协委员,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。

李书福先生对发展民族工业倾注了全部至诚至爱之心。他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,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和完善,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升,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经营运作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。

李书福先生作风民主、办事果断。决策前他能集思广益、博采众长、虚心听取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,并深入实际搞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,一旦决策则意志坚定、雷厉风行,不达目标誓不放弃。十几年来他做出的重大决策很少失误,使公司始终沿着正确方向,保持高速增长。

李书福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。这些年以来用于兴办研究所、教育中心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超亿元。

几年来,李书福先生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、青年改革家、新长征突击手、经营管理大师、十大民营企业家、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 、中国汽车工业(50年)杰出人物、浙商年度风云人物等荣誉,而他本人面对这些殊荣且看的十分平淡,他说这些荣誉都属于过去,今后的路更长,也更曲折。正像他的名字一样,为中国老百姓书写幸福,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。

媒体眼中的李书福

浙商的成功:李书福

为什么李书福能获得成功?

更多的人关注李书福就是希望得到这个答案,因此,“李书福创业”成为百度搜索中有关李书福问题所用的最多的关键词。

回答这个问题,无异于回答为什么浙江商人能成功。

有关浙商最著名的描述:“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”和“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”。其实,这两句话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李书福他们成功的原因。

尽管李书福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我们外人根本看不到的原因,但如果总结李书福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因素,最起码有两条:一是敢为天下先;二是认准了就不放弃。

看李书福的几次成功的创业,从电冰箱到摩托车再到汽车,每一次都走在了别人的前面。全国上下还在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的年代,李书福他们就开始“闯红灯”按市场经济的思想做生意,这成就了“有浙商就有市场”的声誉。

李书福有一句名言:“少谈点金钱,多谈点精神。”这句话高度总结了他获得财富的经验。为天下之先,说来容易,横看世间人,你一生有几次敢为天下先?其实,这是精神问题,不是赚钱的技术问题。

李书福能走到今天,与他“偏执”的性格关系密切。李书福每次做出吉利集团重大转折性的决定后,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,就是所谓的认准了不放弃。当然,认准不放弃,包含两层意思,首先是认准了,然后就去追求。

李书福8年前开始进入汽车行业,但他说13年前,他已经预测到今天国内汽车行业的市场状况。因此,在此之前他不止一次地说,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时机把握是最佳的,“早一年不行,晚一年也不行”。前年,国内民营企业开始一窝蜂进入汽车行业,这其中包括已经退出的浙江企业奥克斯。“我当时就预测奥克斯进入汽车行业不会成功。”李书福为了证明他所说的准确性,给记者拿来了他前年发表的一篇有关民营造车热的文章,指着文章说,“这可不是吹呢!”可见他对这个市场了解得透彻。

而李书福对汽车行业的“追求”当初被说成是“李疯子”。因为市场对汽车有需求,李书福就认准了去追求,这大概就是“有市场就有浙商”理论的来源吧。

一不怕苦二不怕穷 浙商李书福闯荡成汽车大亨

有人预计,李书福的身家已经升到大陆富豪第25位,而当初他不过是一个120元创业起家、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、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大跟头的年轻人。他的几次起起落落集中体现了浙商两种突出的精神气质:面对机会精明,敢为天下先;认准的事不放弃,对失败无所惧。

开照相馆

“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。”李书福说:“第一不怕苦,第二不怕穷,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!”他敢闯敢拼,豁得出去。

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,应该是1982年的照相生意。“当时就是父亲给了120元。”李书福说。那年,李书福19岁,高中毕业。

“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,就是买了个小相机,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。”李书福并不愿多回忆那段历史。

会讲故事的台州人,把这段创业的故事中的李书福,说成是背着相机在公园里瞎转悠的“野照相”———“来,来,同志过来照张相。”见了逛公园的拉着照相,直到现在,一些二级城市的公园里还有这样的生意人。

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,半年后赚到1000元,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。

“垃圾”淘金

一年以后,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。

“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。”李书福说是在“垃圾”中提取金银。

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。喜欢鼓捣的李书福,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,用一种药水浸泡,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。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。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,专门做这个买卖。

为这个项目,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。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,但李书福还是义无反顾地把照相馆关了门。

“这个到现在别人还做不了。”李书福至今对这个生财之道感觉良好。

冰箱“逃兵”

时间到了1984年。

后来,李书福的简历,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年开始写起,此时他的名头是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。

在吉利汽车流传的故事是,这一年前后,李书福有一次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,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。

现在看来,浙江所谓的“小狗经济”,那时就已经开始了。

那时候,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还绝对是供不应求。李书福回家后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。据说,一开始,李书福就是自己一个人生产,然后装包里,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。后来,李书福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,他出任厂长。

“当时的效益非常好,一年营业额有四五千万元。”吉利集团一位老员工回忆。

这时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更大决定———生产电冰箱。在1985年前后,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正式承认,电冰箱这种国家统一配售商品,不可能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生产。

但李书福决定冒险。

1986年,李书福在自己研发、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,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,生产北极花电冰箱。

“我们电冰箱非常成功。”6月14日,靠在吉利汽车台州路桥生产基地会议室的沙发上,李书福“吹牛”。

“到1989年5月,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,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,为红星厂生产冰箱、冰柜。”有老员工介绍。

北极花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。1989年,李书福这个26岁的北极花冰箱厂厂长,已经是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。

但冒险让李书福付出了代价。

1989年6月,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,民营背景、戴着乡镇企业“红顶”的北极花,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。

后来,李书福离开北极花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,身份是学生。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外出学习,到目前为止,他分别在深圳、上海、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,他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。

其实,现在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美的与科龙,当时同样没有上国家的定点目录,但它们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坚持生产了。这可能对后来李书福虽然没有取得轿车生产目录,却坚持要通过各种办法生产汽车是一个推动。

必达财经

热点推荐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。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金融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