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官方微博:
| 金融之星 > 生活 > 娱乐 > - 正文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2019-04-22 09:37 来源:互联网综合
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>>

上世纪六十年代,华语世界还没有人能把科幻小说玩得那么“硬",也就不像"借木星之力把地球推出太阳系",这样脑洞大开、寓教于乐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不过那时候香港文坛出了一件事,时隔多年依然是科幻迷们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
1965年香港有位作家在给《明报》写连载,名字叫《地心洪炉》,是系列小说中的一部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有一次作家写到了主人公到南极探险,偶遇一只白熊,杀之,食肉,剥皮暖身。

一般人看到这里多半会想"熊肉好吃吗"。

某位少年读者精通地理,看完就写了一封信寄给作者:"南极怎么会有白熊呢?白熊在北极才对啊。"

作者看完信,并未回复。

怎奈少年执着,又写信追问:"说句话呀,是写错了吧?"

作者这次不干了,终于给少年回:"南极是没有北极熊,可世上也没有主人公这样的人。"

少年来了兴致,感觉这样的回答苍白无力,又写信给时任《明报》主编的金庸兴师问罪。

金庸收到信哭笑不得,只好应付一下:"南极本来是有北极熊的,最后一只被主人公吃了。"

少年最后一次给作者写信,只有两个字:"无赖"。

这位写《地心洪炉》的仁兄叫倪匡,故事的主人公叫卫斯理,卫斯理没有因为"北极熊事件"遭罪,跟着倪匡的小说一直活了几十年。

时间倒退三十年,民国二十四年五月社会动荡。

五月三十日倪匡出生在上海,祖籍宁波离金庸老家三百里地。如果非说有什么历史参考,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比倪匡小一天。

童年的倪匡自带"主角光环",游荡在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和民街陋巷中,看街头艺人表演"偷天桃"与"种梨树"这两种别人谁也没见过的神奇魔术;看有钱人家放烟花;看能出现唐僧师徒取经的图画……

他把这些所见所闻讲给兄弟姊妹听,众人无不瞠目结舌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左亦舒右倪匡

十二岁前倪匡一直住在霞飞路,十二岁时一家人搬到了虹口邢家宅路。那时候他在"江苏省立上海中学"读书,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市上海中学。

倪匡立志要做冒险家,最喜欢李时珍和徐霞客,他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斗蟋蟀,遇到打架却从不屑参加,倪匡会躲回家里看书,看《徐霞客游记》这样的故事,后来又开始看《薛丁山征东》《聊斋志异》云云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《徐霞客游记》故事路线示意图

倪匡的父亲叫倪纯壮,母亲叫王静娴,王静娴女士为倪家生下七个孩子,倪匡排行老四。

倪匡的六妹叫倪亦舒,后来当了作家改名亦舒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左亦舒右倪匡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亦舒

1950年倪匡的父母离开大陆到了香港,倪匡却并没有一同前往,留下来的还有三哥倪亦方。

1951年十六岁的倪匡放弃学业,他孤身一人从上海到了苏州,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。

肄业后倪匡参加了解放军,这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。

倪匡惦念父母,每次行军前都要写好厚厚一摞书信,千方百计托亲戚寄到香港,还要他们每隔十天半月寄一封,父母收到信打开看,总是蝇头小楷工整写下的好消息,倪匡写了亲身参与的大事件,比如"土地改革""淮河治理"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倪匡右

1955年倪匡被分配到内蒙古,工作是看管劳教人员。

内蒙古的冬天滴水成冰,一次大雪封路,运煤车没法开进来,倪匡和同事住的宿舍断煤了,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人哪能受得了,倪匡突然想起来宿舍不远有一座木桥,拆了可以用来当柴火烧,他想都没想就把桥给拆了,作为回报他睡了几天热乎觉。

谁知到了1957年,倪匡听说自己要被调查,这下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破坏桥梁就是破坏交通,也就是影响了国家现代化建设,如果真要追究起来,倪匡可就摊上大事了。

在一位内蒙兄弟的帮助下,他连夜骑马离开了单位,兄弟嘱咐他:"一直往北走!"

北在哪?北就是北斗星的方向。

随后的几个月里,倪匡辗转黑龙江、辽宁、后来南下上海、从广州中转澳门,坐着运菜的船偷渡到了香港九龙。

到了香港的倪匡在工厂做杂工,闲来无事也看看报纸,他对身边的人说:"报纸上的小说我也能写。"

人们自当他是吹牛。

于是倪匡花了一下午的时间,写了篇小说投给《工商日报》。

这是1957年9月的事,小说于一个月后刊登出来,倪匡写了一万字,报社给他修改成九千字,按照千字十块钱的标准,倪匡赚了九十。

倪匡意识到写作对自己而言,应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于是倪匡四处投稿赚钱,逢投必中,羡煞旁人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1958年倪匡开始上夜校,是到联合书院读新闻系。联合书院隶属于香港中文大学,若干年后许冠文也曾在此进修社会系。

学习期间倪匡认识了前来补习英语的李果珍女士。李果珍在报纸上看到"倪匡"的笔名,断定就是自己这位同学,一次在巴士上攀谈起来,两人感情迅速升温,他们很快住在一起,这让李果珍的父亲感觉"不成体统"。

1959年倪匡与李果珍结婚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李果珍与倪匡

婚后李果珍生下女儿倪穗和儿子倪震,倪震后来娶了周慧敏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周慧敏与倪震

倪匡给《真报》投了一些稿后,报社的社长找到了他。

"不如你来我们报社帮忙吧。" "好啊,正好我没有事情做。"

那时候《真报》真是缺人,一共五六个干活的。倪匡问社长自己干什么,社长让他什么都干。同事的咖啡喝完了,他要去楼下买。一篇三百字的影评,没人写他来写。社长急着要发社论,倪匡替社长办。

那时候倪匡的月薪是一百一十块,总算可以过活了。

台湾一位作家叫司马翎,给《真报》的副刊写连载。后来不知道他怎么了突然不再供稿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司马翎

倪匡看完司马翎写的东西,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更好。后来这个版面就由倪匡来写。读者读完觉察不到换了作者,报纸销量反而上升。

司马翎后来找到报社问是谁续写了自己的小说。倪匡站出来,司马翎说:"续得不错。"

倪匡答:"何止不错,根本就是比你好。"
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《明报》卖得很火。

1959年金庸与好友创办《明报》。他在副刊连载《神雕侠侣》,一支笔杆打天下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△连载《神雕侠侣》 《明报》报刊资料

倪匡也写武侠小说,他给《明报》写了两部连载。

金庸找到倪匡让他继续写,一个月给他六百三十块,倪匡第一次把五百元面值的钱拿回家,倪太太乐得合不拢嘴。

两个人看一场电影只要三块钱,去饭店吃三菜一汤只要五块钱。这真是一笔巨款,而倪匡要做的就是每天花半小时写两千字。

1962年倪匡偶然路过一个村子,村名叫"卫斯理",他就开始用这个笔名写作,后来才知道那还是个传教村。

1963年倪匡写了卫斯理系列的第一部,名字叫《钻石花》。倪匡把卫斯理系列叫做"幻想小说",但别人说是科幻他也不介意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他不懂太多的科幻知识,书桌上的参考资料只有两本,一本是《儿童百科全书》,一本是《辞海》。

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上学时喜欢《卫斯理》,等到懂了科学才发现"几乎一件事也讲不通"。

倪匡说:"讲得通就不叫小说了。"

一九八一年倪匡开始写"原振侠"系列。后来《原振侠与卫斯理》被拍成电影,演员有钱小豪、周润发、张曼玉。

这也是卫斯理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。

帮金庸代笔,和古龙三毛是密友,84岁的他依然是个顽童!

倪匡封笔后曾说:

"那时候写小说很简单,感觉自己被外星人控制。如今外星人走了,我也不写了。"

必达财经

热点推荐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。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金融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